家长反馈--我为什么让“学霸”女儿学习本质教育高中数学?

我为什么让“学霸”女儿学习本质教育高中数学?

本文作者--学生家长麟霖妈妈

很荣幸,承蒙本质教育抬爱,冯老师三顾茅庐般邀请我出来分享女儿学习高中数学网课的体验与经验分享。就如冯老师当初问我的问题一样—– 你女儿已经是别人眼中典型的“学霸”了,为什么还要选择让她来上我们的数学课?那我就在此略言小议,还望大家指正,共同学习!

我女儿麟霖从小成绩的确非常不错。目前正在念高中二年级,数学成绩维持在140分以上,整体成绩排名能进入年级前十名。她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少不了从小学开始就参加奥数等各种课外辅导班。记得初中时有一年她为了参加数学竞赛,用了两周的时间做了2000多道题,用掉了一打白纸。不可否认,这种大规模和剂量的训练,使她受益匪浅,熟悉题型和套路,看到大部分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但在碰到没见过的难题时,就做不到深入思考,很容易放弃。表面上,她的数学成绩看似相当不错,其实缺少了很多纯粹的学习乐趣和真正的热爱。传言她们学校第一名每天要做5套数学试卷!这种题海的学习模式,在短期内对成绩的提升是显著的,但是这种机械式的训练往往到最后抹杀掉的是孩子对未知的探索和热情。

我好友的儿子就不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大学同窗好友去美国读博士后,把当时5岁的儿子也接去了美国读小学,小孩在学霸父母的高压教育下,其数学水平远超美国同龄的孩子,不仅在高中阶段就自修完成了大学微积分,高考SAT数学还拿了满分,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大学,他却拒绝学习数学。他告诉父母的理由是,从小就是为了拿高分在马不停蹄地超前学数学、做题目,从来没有感受过学数学的快乐,如今上了大学算是完成了任务,再也不想勉强自己……

我和先生虽然都是从国内知名高校毕业,却也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产物。高考前,我们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腹载五车;但很遗憾的是上了大学就把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统统还给了高中老师。老师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学生只是知识的复印机。我们不希望女儿还要继续重蹈覆辙。在我眼中,真正好的教育是要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启发人的想象力,给予人希望和美的享受。我相信在牛顿、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眼中,那些公式就是他们对洞察宇宙之美的总结和概括。如果能启发孩子发现数学之美、物理之美,孩子就能从中获得享受,便不会觉得它们是枯燥和无聊的,自然就会产生兴趣。

再从另一个层面考量,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一直在为女儿考虑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那些AI所不具备的能力,比如探索精神、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多人说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其实我更相信我们中国孩子不是天生缺乏创造力,更多的是缺乏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和拓展机会。带着这种思路,我和先生也一直在为她未来的发展方向绞尽脑汁,不断试图帮她寻找更好的学习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本质教育发来的邮件,发现和泽宇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呜呼哀哉,把数学这么灵活的学科教得如此死记硬背,真是数学教育的莫大悲哀!即使你背了1000种题型,记忆了1000种方法,如果拿一道不属于这1000种题型的新题目给你,你不就束手无策了吗?而现实中,哪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都是靠解决新的,前所未见的问题而取得成功!” 看到这段文字时,我就立刻决定让女儿来学习本质教育的数学网课。希望她能由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引领她,学习正确的思考和学习方法,学会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建造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享受这种过程,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与自信。我们相信,如果女儿能真正从学习数学中获取这些能力,以后在她追寻理想的路途中,都会如虎添翼!在我们的价值观中,帮助她她获得这种能力,会使她的人生拥有更多、更丰富的可能性,这可比给她留下万贯家产有意义得多。

至于说到对于本质教育的建议,我们的想法是或许可以让孩子从更小的年级就开始培养这种数学哲学思维,而不是等到了高中才开始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所以,本质教育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妨考虑开设针对小孩子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另一个建议来自女儿父亲的专业, 他提议可以让课程设置、制作加入Gamification。Gamification是指将游戏的思维和游戏的机制运用于其它领域,游戏化可以增加受众参与度、忠诚度和乐趣,这样可能会帮助你们的课程被大规模的分享与扩张。最后,衷心祝愿本质教育越来越好,蒸蒸日上,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