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学习中,你是否也经常自欺欺人?

学习中,你是否也经常自欺欺人?

原创:店小二   本质教育 4月26日

 

后台有不少同学反映说,学校里老师讲的题目明明听得很明白,但下来自己做题的时候仍然是然并卵,没有思路…… 还有一些“心痛到绝望”的同学抱怨道,刷了那么多题,成绩还是原地踏步……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能力错觉(illusions of competence )”。

 

能力错觉,是指你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某个知识、某项技术、某种能力,但实际上,你只是了解它而已,完全没有将之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更谈不上运用。

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去请教学霸同学,人家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地说了一次,可能你就是刚好卡在某条辅助线如何添加的地方,听完学霸的讲解后,心中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我明白了!”,然后就过去了……遗憾的是,你只是以为自己懂了。仅仅看了别人给出的答案,就以为自己明白了,实在是too young too naïve!

能力错觉,就是学习中常见的自欺欺人的现象。正如之前在我们的“如何学习”系列文章中解释过的,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些知识点、概念真正牢固地镶嵌于自己的神经回路中去。

是不是很扎心!

 

上过我们课的同学都知道,讲解例题之前,我们的几位老师都会要求大家先尝试自己做一下,才会开始讲解正确的做法。举个例子,一般来说,对于一道几何证明题,最关键的思路就是某一、两条辅助线,一旦你知道了如何添加这条辅助线,那么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时候,你往往已经开始“啊哈!”了吧,等等,不要急着兴奋,这刚好才是整个解题过程最有价值的moment!此时此刻,请先认真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添加这条辅助线?这个“神来之笔”的背后的思想是什么?因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有一般性的,理解了这个辅助线的添加精髓,你就把所有以一条或几条辅助线为证明核心的问题的信息量转化为“如何寻找辅助线的思路”。我们眼中的聪明人,总是能一点即通、触类旁通,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更擅长于寻找、理解问题背后相似的、具有共性的东西。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同学们遇到做不出来,不会做的题目时,要去反复揣摩,去思考老师是怎么想出来的?运用了什么定理?我为什么没想出来?这个过程有没有什么一般性的方法、准则可循?这个反思的过程,会帮你体会到更深刻的层次,对问题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这种认知的提升不仅是对当前的这倒题目有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你去解决以后遇到的本质相同的问题。否则,你以为你会做了,实际只不过是又背诵了一道题而已!即便当时记住了,时间久了也就忘了;即便真的记住了,也不能推而广之。

所以,每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种解法、这个证明方法是对的?为什么我的做法是错的?为什么这种方法不是最优的?为什么那种做法更好?……如果你能够真正弄清这几个问题的答案,相信我,无论你的理解力、学习效率都会有非常大的飞升。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参考书都是只把正确的答案一股脑儿的抛出来,对于怎么构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常见的错误解法却鲜有涉足,这实际上是把人脑思考问题的顺序过程倒置翻转过来了。我们对这个痛点体悟深切,所以在本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特别会带着同学们一步一步跟随逻辑去寻找,整理解题思路。“逼迫”大家不仅知其然,更加知其所以然。

图片来源:互联网